〈SSD:三星 980 Pro 500GB〉同場加映:映泰B550M-SILVER


除了顯卡之外,PCIe 4.0在PC上面的應用,最重要的就是SSD了。話說AMD從2019年7月7日開賣7奈米3000系列CPU搭配X570主板到現在,不小心眨個眼竟然二年也過去了,PCIe 4.0的SSD,我連摸都沒摸過一顆,看都沒看到過就不用提實測了,所以,PCIe 4.0 x4的SSD到底是有多快,對我而言就只是傳說中的事。不過,剛好實驗室最近來了一顆三星980 Pro 500GB,我總算是有機會來見證一下PCIe 4.0的威力了。一樣,先上照片,最後再貼個簡易的測試數據跟大家分享。

三星980 Pro 500GB是彩盒包裝,以下是彩盒正背面。

彩盒的大小尺寸是14.4公分 x 9.8公分 x 2.1公分,重量只有80公克。

包裝盒正面右下角有特別強調,讀取速度可以直上每秒7000MB。如果拿它跟PCIe 3.0的SSD比較,這速度當然是快很多啦!

正所謂書到用時非常少,彩盒背面這一卡車Logo,除了台灣的BSMI以外,我實在沒看懂幾個,不知道大家認識多少個……?

彩盒其他照片。
背面有一張商品標示的中文貼紙,彩盒側邊則分別用500GB的容量貼紙、以及一張產品EAN/ UPC Code的貼紙封口,割開側邊的貼紙就可以取出SSD本體了。

彩盒裡有SSD本體,以及產品說明書。

SSD本體的照片。
那個……我就不撕掉標籤拍控制器和顆粒給大家看了,因為SSD本體的背面的貼紙,是的,就是那個又是一卡車我不認識的Logo的那張貼紙,下面密密麻麻的英文裡,有一行字說:保固失效如果標籤移走(Warranty void if lable removed.)。由於它沒說所謂的標籤,有沒有包含SSD正面的那張標籤,所以保險起見,還是別輕舉妄動比較好。

秤一下SSD本體的重量,發現只有8公克。說起來也挺有趣的,8公克的產品要動用72公克的包材去包裝它(除了讓產品包裝精美但同時也是一種保護避免運送時毀損)。

測試平台的部分,由於實驗室裡的「許願架」,最近出現了一張映泰的B550主機板,所以這次我就用映泰的B550M-SILVER來做測試。這邊也簡單再補充幾句,基本上B550的PCIe 4.0是從CPU來的,所以,一方面安裝的時候務必要選對M.2插槽,二方面,如果你的CPU沒有支援PCIe 4.0(3000系列和5000系列的 「CPU」 有支援PCIe 4.0),那就算M.2插槽選對了也是枉然。本次測試,剛好也利用這個特性可以驗證一下,PCIe 3.0和PCIe 4.0跑起來到底有多少差距。(實驗室裡那個「許願架」的故事以後再說 )

這次的測試,除了跑一下CrystalDiskMark(以下簡稱CDM或水晶馬克)、CrystalDiskInfo(以下簡稱CDI),順便也拿出很久沒用的K Type溫度計,量測SSD運作時的溫度變化。

測試之前,最後還是去官網看一下產品規格,連結在這兒:
https://www.samsung.com/semiconductor/minisite/ssd/product/consumer/980pro/
依官網上面的資料來看,我手上這個500GB的型號,循序讀取最高可以跑到每秒6900MB,循序寫入則是最高可以拉到每秒5000MB;所以彩盒上面印的那個每秒7000MB,其實指的是1TB和2TB的機種,256GB以及我手上的500GB,是沒有那麼快的。

測試開跑,測試平台的資訊如下:
中央處理器:AMD Ryzen 7 3800X
主機板:映泰B550M-SILVER(B550晶片)
記憶體:友懋獵戶座光害系列16GBx2 D4-3600 CL18-22-22-42 1.35V
顯示卡:撼訊RX460 2GB
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21H1
環境溫度:攝氏25.6度

測試使用的軟體有三個:
CrystalDiskMark 8.0.4
CrystalDiskMark 8.12.4
AIDA64 6.33.5700

先上PCIe 4.0的測試數據。
看一下CDI秀的資料,跑的速度是 PCIe 4.0 x4無誤。

溫度變化的部分,待機大約是37.1/ 30.7(控制器/ 顆粒),水晶馬克開跑後溫度會往上拉,最高大約是60.5/ 50.8,跑完後會慢慢降溫,幾分鐘後回到37.6/ 31.2,時間如果拉得夠長,實際溫度應該還會再低一點。

接著來看PCIe 3.0的測試數據。
可以發現CDI秀的資料,跑的速度變成PCIe 3.0 x4了;所以,已經在使用PCIe 4.0 SSD的朋友,也可以用CDI檢查一下,看自己的SSD是不是用PCIe 4.0的速度在跑。

溫度變化的部分,待機大約是36.4/ 32.4(控制器/ 顆粒),水晶馬克開跑之後溫度會往上拉,最高大約是62.2/ 57.8, 跑完後會慢慢降溫,幾分鐘後回到36.8/ 33.0。

效能的部分,我個人認為非常好,PCIe 4.0 x4的循序讀寫速度,非常逼近官方公布的數據;而PCIe 3.0 x4的部分,我認為數字也很漂亮。

溫度變化的部分,我自己是覺得,如果可以再低一點會更好。 依官網上面的資料來看,980 Pro的工作溫度是攝氏0度到70度,雖然實測結果,最高溫度的部分還有空間,但畢竟我是開放平台測試,不是裝機測試,所以,大家裝機的時候,務必要注意機殼內的空氣對流,以免SSD過熱。是說,我拿個黏土把測溫線壓在控制器和顆粒上,那兩坨黏土卡在那兒,當然,多少也會影響散熱表現,所以,我的測試數字只能參考,並非100%準確,這部分也必須列入考慮。

最後,本來已經在撤平台了,但在收攤之前突然想到,測試用的那顆3800X雖然我個人非常喜愛,也算是年代久遠了,如果把3800X換成5800X,新的CPU會不會比較厲害啊?說不定可以測出更兇狠的數據哩!所以平台撤到一半,又把它架起來重跑一次。

這次測試就不研究溫度了,直接換CPU再跑一次CDI和水晶馬克。一樣,先上PCIe 4.0的測試數據。

接著再上PCIe 3.0的數據。

把水晶馬克的測試數據擺一起做個比較,二顆CPU跑出來的速度真的有差耶!主要是PCIe 4.0的部分,4K寫入的差異比較大(下面第一張比較圖),在PCIe 3.0的部分,其實也有小幅度的強化(下面第二張比較圖)。所以新的CPU,真的有比較厲害!

所以結論是,如果現在要去買CPU,顯然買5000系列才是王道啊(現在3000系列也比較不好買了);當然啦,錢不好賺啊,這年頭拼經濟很辛苦的,所以也可以支持一下循環經濟,去找一顆二手的3000系列CPU,價格如果漂亮,其實也是個好選擇。

是說……我本來是要測SSD的,結論變成是在比較新舊款CPU……。

言歸正傳,如果現在要買SSD,真的可以考慮PCIe 4.0 x4的三星980 Pro,效能角度而言,真的有快啊!另外,實驗室主要是測試使用,所以500GB是非常夠用了,但如果是我自己要用的,我個人會比較想買1TB的機種。 依官網上面的資料來看,實驗室這顆500GB是300TBW,而1TB的機種容量加倍,可以拉到600TBW,所以預算如果夠,直上1TB吧!

分類:Components 零組件, 未分類標籤: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